我真不是神人方天和多人追的小说无弹窗-我真不是神人方天和小说强推阅读
想给父皇出主意得罪人,但是也不能这么说吧!”
太子朱标也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起了原因。
那些被杀的大臣,除了是看着这些皇子长大的长辈之外,不少还和他们结为姻亲。现在陡闻噩耗,除了震惊之外,就是想搞清父皇杀这些人的动机。
“是啊方小子,无缘无故,为何咱会大开杀戒啊?”朱元璋也哑着嗓子问道.
第226章
“方小子,无缘无故咱为何会大开杀戒?
“对这帮老兄弟痛下杀手啊?
朱元璋也哑着嗓子问道。
自己脾气暴躁,朱元璋是心知肚明。
牛脾气上来了,那也是不管不顾。
别的不说,要不是秀英妹子极力劝阻,差点连侄儿都死在自己的手里。
可是如果按照方天和的说法,自己几乎是把整个朝堂屠戮一空,稍有能力的文臣武将都被自己处死。
留下的文臣武将都是一些守城有余但是进取不足的货色。
朱元璋也想十分明白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还不是为了手中的权力?”
方天和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你还记得我说过因为世子不幸早天,太子英年早逝导致建文帝登基的事情吗?“自然记得。”
不仅是朱元璋,朱标他们哥儿几个也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这可是他们听到的第一批爆炸性消息了。
直接把他们当场震晕。
特别是燕王朱棣,更是下意识捂了捂屁股。

因为这个,自己可是没有少挨老爹踹啊!
“原本按照陛下的计划,您百年之后应该是太子继位,太子百年之后则是顺理成章由世子继位。”
“所以你以前的种种安排都是以太子、世子顺利登基为基础谋划的。
“因为太子在朝中威望卓著,是公认的储君,即便那些和你一起开国的从龙之臣也对太子心服口服。”
“正因如此,您才安排太子同开平王之女结婚。让常蓝两家成为太子的夹带中人。”
“因为您知道,以太子的威望和能力,即便桀骜如永昌侯也能牢牢掌控。
“等太子百年之后,自然会有一批新的文臣武将成为世子的心腹,而原来的老臣则会被压制。
“这样新老交界,循环往复。您自然不担心有皇帝大权旁落。
方天和耐心解释道。
“不错!咱确实这么想的。
朱元璋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方天和刚才所说确实就是他所想。
一朝天子一朝臣。
自己这辈的大臣有太子压着,太子这辈的大臣有世子压着。
就这样一辈压一辈,可以非常顺利的完成新老交替。
可惜,天不遂人愿啊!
“可是第一个意外出现了,那就是世子朱雄英的早天。
仿佛心灵感应一般,方天和也恰在此时说到了朱雄英。
“世子的早夭让陛下你精心制定的计划出现了一些波折。但是无伤大雅。
“毕竟除了世子雄英,其弟朱允嗵也为原太子妃常氏所生。虽然年纪小一些,但是对于春秋鼎盛的太子来说,也不过多培养几年的问题。
“真正的转折,是出自洪武二十五年!
洪武二十五年!
听到这几个字,在座的所有人都是一阵心惊肉跳。
因为方天和说过,历史上太子朱标就是这一年去世的。
虽说方天和已经开始培养医治太子的青霉素,但是未来的事情谁说得准?
所以在朱元璋父子这里,洪武二十五年就是一个大忌讳!
第227章
谁提谁倒霉。
“诸位也知道,洪武二十五年,太子驾崩。这一下就把陛下安排好的计划彻底搅乱。
“因为洪武二十五年,朱允嗵才十四岁,而陛下已经年近七十。”
“人活七十古来稀。陛下又不是未卜先知,知道自己还可以再活六年。
“当时摆在陛下面前的难题就是一旦陛下驾崩,整个帝国由谁来掌控?’
「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是国之大忌。朱允嗵小小年纪,又没有母后帮忙,一旦登基有怎能压制住那些久经官场的老油子?”
“正因如此,陛下才把会选年长的朱允炊作为储君。为的就是权力可以顺利交接过渡。”
“但是这又有一个问题,如果选择朱允蚊作为储君,固然能压服一部分大臣,但是像蓝玉这些人肯定不服。
“毕竟如果是朱允嗵登基,他们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但如果是朱允炊当了皇上,那他们不过是藩王的亲戚。虽然都是皇亲国戚,但是藩王的舅姥爷又怎能和皇帝的舅姥爷相提并论?
“况且不论蓝玉还是常茂都是脾气火爆之人,又在军中威望卓著。万一他们要是钻了牛角尖拥立朱允通为帝,那这大明的天下到底是姓朱姓常还是姓蓝?”
“为了防患于未然,陛下干脆对永昌侯这一派势力赶尽杀绝。其他那些被诛杀的有功之臣也是同样的原因。”“陛下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牢牢掌握在朱家手里啊!”
“这也是为何太子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陛下在洪武二十六年就掀起了蓝玉大案的根本原因!”
原来如此!
听了方天和的解释,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蓝玉本来是大明的国之柱石,朱元璋留给朱标的定海神针。
结果时过境迁,他居然成了洪武大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只能感慨造物弄人。
“可是方小子,要解除蓝玉等人的兵权,咱有无数方法。为何非要选择这种斩尽杀绝的手段?”
“还有那些跟着咱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咱就真下得去手?
沉默了许久,朱元璋才开口问道。
他还是不敢相信,自己以后会这么狠心,完全不顾一点往日的情面。
作为大权独揽的皇帝,想要解除手下的权力简直是简单不过了。
明升暗降,远贬地方哪怕是杯酒释兵权都是不错的选择。
实在不行一撸到底或者杀几个为首之人已经是极限了。
怎么自己到了晚年动不动就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再说了,像李善长几个老兄弟年纪都不小了。
马上就要入土的人,咱还真有必要杀他?
人心都是肉长的,对于这种鞍前马后几十年的老伙计,咱就真下得去这个手?
此时因为有马娘娘和朱标的存在,朱元璋尚未黑化,虽然偶尔执拗,但是完全没有偏激到后面那个程度。
李善长这些老兄弟在他心里的分量还是十分重的。
平心而论,此时的朱元璋还是希望这些跟了自己一辈子的老伙计善始善终。
第228章
他们这些君臣也可以青史留名。
“陛下,人老了性格是会变的。平和的愈发平和,极端的愈发极端。
“陛下你是觉得自己是平和还是极端?
“更何况洪武二十五年以后,不论马娘娘还是太子都已不在人世。”
“整个大明,又有谁敢在陛下生气的时候劝解您呢?
“更何况陛下的性格本来就偏激,少了娘娘和太子的约束,自然更加极端了。”
方天和看了一下朱元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