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扇美文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大明: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附加完整在线阅读(朱允烨)最近更新列表

时间: 2025-04-29 20:18:03  热度: 5℃ 
点击全文阅读
大明: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附加完整在线阅读(朱允烨)最近更新列表  此刻朱元璋明白了一个关键问题——根源出在自己的某些政策上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竟有了一丝释然。
  “恐怕我确实是太过严厉了一些。”
  但他随即便欣慰地补充道,“好在我有一个出色的孙子,把祖父的疏漏一点点补齐了。
  幸亏有他的弥补,否则真可能酿成更大的过错!”
  说到此处,他忍不住轻哼一声:“那条鞭法加考成法,真是不知这小子是如何想出这么精妙办法的!”
  若只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就罢了。
  看着那即将完工的行宫,朱元璋不由得叹道:“看来就连赚钱这方面,我的这位孙子也要远胜旁人不少!”
  更准确地说,简直天下无双了!
  有了这般体悟,朱元璋当即唤来一名锦衣卫,并亲笔写了一封圣旨,令其火速带回金陵交予朱允烨。
  圣旨内容大意是:“朕的好孙儿,放手去做吧!皇爷爷全力辅佐于你!”
  朱元璋这密旨很快便抵达金陵,当朱允烨收到祖父传来的圣意后,心底浮现出一丝笑意,旋即投入到政务之中。
  正在此时,宝源局的李进申请觐见。
  朱允烨示意李进入内,只听李进朗声道:“臣李进叩见太孙殿下!”
  “哦,李爱卿来了啊。
  今日前来想必是有要事启奏吧?”
  李进恭敬回禀:“启禀殿下,宝源局匠人已然打造出了数百门佛朗机炮,还有两千余支燧发枪以及一百余门红衣大炮。”
  这百余门红衣大炮乃是朱允烨近期特意命宝源局工匠制造的新武器。
  凭借白糖、琉璃器与味精的巨大利润,如今的他手中财富充盈许多。
  早先之所以没下令铸造红衣大炮并非不愿,而是基于性价比考量,认为不如将有限资金优先投向佛朗机炮更有收益。
  如今既有钱又有闲暇自然无需再顾虑。
  谈及此两种火器特性各有差异。
  其中红衣大炮虽造价昂贵、散热缓慢无法持续开火、且每次发射后都需要清理炮膛及冷却处理,但威力巨大、射程极远,可谓重创战场利器;而佛朗机炮造价相对便宜,经济实惠,适合大规模列装。
  虽然在攻击力方面不及前者,可胜在其能够连续快速射击,也不用担忧炮管过热造成炸膛。
  倘若两样装备都能齐备,待到战场上真正应用,便可充分发挥协同作战效果。
  以红衣大炮实施远程打击开辟战场,继而依靠佛朗机炮覆盖火力,展开持久攻防,彼此优势完美融合几乎堪称完美。
  此刻这两款火器均已准备就绪,朱允烨内心甚为欢欣鼓舞:“好!李大人做得出色极了!”
  闻得此赞赏,李进面露感激。
  李进的神情中也流露出一抹欣喜。
  “多谢太孙殿下夸奖,这都是臣应尽之责!”
  既然如今佛朗机大炮和燧发枪均已铸成,
  那么自然应当尽快交给蓝玉。
  为防不测,必须得派遣一名可靠之人押运!
  只是合适的人选,一时却难以选定。
  徐达徐国公虽是个绝佳选择,但他已然年迈,加之背部溃疡,连下床都困难,更不用谈领军作战。
  现下能征善战之人中,除了已经出征在外的蓝玉外,仅剩燕王朱棣!
  祝好运呀脑中突然冒出一个人名:莫非是朱棣?
  朱允烨心底浮现一丝浅笑。
  未来历史中的明王朝最为人知的两位帝王,其一为布衣登基的洪武帝朱元璋,另一个正是这位威名赫赫的燕王朱棣。
  再看当下身处封地北平的朱棣,朱允烨思索至此不再迟疑,立刻草拟了一份旨意召朱棣入京,命他负责护送火器。
  “来人!”
  侍卫闻声步入殿内。
  “奉孤之命前往北平,宣召燕王即刻回京!”
  “遵命!”
  随后该侍卫带着诏书匆匆奔往北平。
  在北平的郊野,
  朱棣纵马疾驰,目标前方奔跑的獐鹿。
  “驾!”
  “快快!”
  催促坐骑追赶獐鹿,
  待进入射程范围时,
  朱棣拉弓取箭娴熟如流水,
  口中轻哼一声“嘿~”
  ,松手而放,
  羽箭带着破空之声急速前行,
  朝着獐鹿呼啸而去。
  察觉到威胁时已无力避开,
  只见利箭贯穿獐鹿颈部,
  强劲的力道将它直接击倒在地上。
  朱棣身后随从见状纷纷大声欢呼。
  “王爷威武!”
  “王爷神箭!”
  面对众侍卫的叫好,
  朱棣满面春风地下马走到獐鹿边,
  从腰间抽出利刃终结它的挣扎,
  随即淡然说道:
  “拿去分给大家享用吧。”
  随着一句“谢王爷恩典!”
  众人欢天喜地将猎物抬走。
  观览日色,
  已是临近黄昏时刻,
  朱棣便调转马头归返城中。
  刚刚抵达住所没多久便得知京城传下圣旨,
  朱棣心中略感意外:
  京城传旨?
  他当即接过圣旨打开查看,发现竟是侄子发出要求他立即进京。
  提及朱允烨,
  虽远居北平,
  关于朱允烨被立为皇太孙及代理朝政的信息早遍布天下,
  朱棣自然也是了如指掌。
  除此之外,
  皇太孙所创税务院与监察院,令诸多商家登记造册的行为,亦让这些商贩俯首贴耳。
  就连向以傲骨闻名的蓝玉将军都对这名侄子钦佩有加,心服口服。
  这让朱棣不禁感到惊叹不已:
  其实一直密切关注金陵的动态犹如围观一出好戏一般,期望着能知晓自己的这位新晋皇太孙能把明廷推向何种境地,
  因此当旨意降临自身的时候,朱棣多少有些震惊—这场‘瓜’竟然落到了自己头上!
  自当年被分封北平后……
  多年未曾重返金陵,这也是朱元璋的深意所在。
  早年分封诸王之时,他的心思已然显露无遗——让皇子们各守一方,既不会亏待他们,也会限制其行动。
  他将一片封地给予皇子,让他们安心驻守,不需四处游走,只需为皇帝捍卫疆域便足矣。
  这些年,朱元璋确是照此原则行事。
  除了特殊需要,他从未召唤儿子们返回京城。
  因此,当这次召见传来时,朱棣不仅惊讶,心中更有说不出的喜悦。
  作为大明的都城,金陵的繁华非北平可比。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侄子朱允烨不仅毫不忌惮自己,反而召他回京负责运输如此重要的火器,这份信任令朱棣倍感欣慰。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应道:“既然这样,孤就奉旨入京一次。”
  随即立刻收拾行装启程奔赴金陵。
  一路上毫不拖延,不久便抵达目的地。
  看到这座人声鼎沸的城市时,朱棣心中满是感慨,这是多少年后重新回到金陵的激动与满足!但到京城之后,他并未冒失去找朱允烨,而是先行递交了一份奏折,复述圣旨并通告自己已经抵达京师。
  尽管名义上是叔侄关系,然而现在朱允烨以监国身份治国,二人的关系实质已为君臣之别。
  所以一切都要循规蹈矩,在送交文书后,耐心等候召见。
  虽远赴边郡,这些亲王们在京城仍旧有自己的宅院。
  朱棣抵达金陵,直接住进自家府邸。
  待到用餐时分,饭菜才端上桌,扑鼻而来的鲜香立即引起了他的兴趣。
  当夹起筷子尝过第一口时,朱棣双眼瞪圆,“这味道太鲜了!”
  随即询问缘由。
  随从赶忙回答:“回王爷,这京城里正流行使用味精。”
  朱棣对此颇为疑惑,“味精?”
  因为北平距离京城遥远且消耗量巨大,此时这种调味剂还没能传播到那里,他也从未尝过。
  得知味精出自朱允烨的手笔时,对朱允烨的好感又添一层。
  此时朱允烨也刚收到朱棣传回的奏章,并获知他已经安全抵达。
  朱允烨轻哼了一声:“来得倒挺快。”
  继而命令左右:“明天宣他进宫吧!”
  “遵命。”
  随后侍卫迅速传达圣旨。
  翌日清晨,朱棣身着正式朝服前去拜见朱允烨。
  他跪下行礼道:“臣朱棣参见太孙殿下。”
  “免礼!”
  一声令下,朱棣起身,看着眼前笑容温和的少年,朱允烨迈步向前对他行了一礼:“晚辈见过四叔。”
  这一仪式完成,双方彼此行礼完毕。
  朱允烨凝视朱棣问道:“四叔身处北平可好?”
  话音落下,朱棣答曰:“多谢殿下属意,臣于北平一切顺遂无虞。”
  说罢,稍作停顿续言:“臣远在北方,亦略知些许殿下所谋;如今亲眼见这京城盛景,则发现殿下才能较传言更为卓越!”
  巧妙夸赞一句。
  听到朱棣的话,朱允烨莞尔回应道:“听闻四叔治理北地成绩斐然…”
  无论是税务制度还是监察体系,乃至一条鞭法这样的改革措施,甚至像味精这类物品的普及,归根究底都依托于强大的军事力量。
  缺少武力支持,上述的一切都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朱棣听后频频点头,回应道:“殿下所言极是。”
  他继续补充,“正因为这个缘故,陛下才会派我们诸王到各地驻守,拱卫大明边境。”
  朱允烨听了朱棣的话说:“确实如此,因此,未来大明江山还需倚仗四叔您的英明领导!”
  他稍作停顿又说道:“纵观天下藩王,论起带兵作战之能,唯数四叔最为出色。”
  听到这话,朱棣身体猛然一颤。
  自打与朱允烨见面之后,自己始终表现得谦逊低调,力求传达自己没有争权的意图。
  没想到仍被朱允烨直指要害。
  他误以为这是朱允烨在对他示警,于是急忙起身说道:“太孙殿下,请恕罪!臣毫无才学,只在北平时偶尔猎打猎消磨时光罢了。”

猜你喜欢

推荐名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