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扇美文网

网络日志 实践日志 心情随笔 伤感日志 情感日志 心情日志 非主流日志 爱情日志 热门小说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王朗彩蛋小说结尾+附加(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王朗)清爽版阅读

时间: 2025-02-26 16:52:16  热度: 23℃ 
点击全文阅读

还剩下大约12斤猪肉、两个猪头以及被剃得干干净净的猪骨头。这些剩余的食材明天早上一起炖,全村人一起吃。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废弃已久的大锅再次被抬了出来。

  妇女们忙碌地准备着炖肉,而男人们则负责搭建临时灶台和准备柴火的任务。整个村落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随着太阳的升起,大锅里的猪肉开始炖煮,孩子们在厨房里欢快地穿梭,期待着即将享用的美食。

  王朗也被小花从被窝里拽起,当他们抵达大厨房时,那里已经人头攒动,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全村的人几乎都汇聚于此,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只硕大的碗。

  王朗看着大锅中翻滚的奶白色汤花,那诱人的香气令他情不自禁地咽了咽口水。

  “小花,你在这儿排队等着。”王朗匆匆交代一句,便转身向家的方向飞奔而去。

  没过多久,他端着一大盆昨日的剩饭疾步而回。

  这炖肉的浓汤配上米饭绝对一绝。

  “真是太香了!”王朗手中捧着满满一碗猪骨汤,汤色奶白,里面漂浮着一片片的肉。众人见状并无异议,毕竟王朗对生产队的贡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一些家里人口多的,还能留下几碗汤,留待中午或晚上吃。若是一人将整碗汤都喝光,那未免太过浪费。

  相较于老人、妇女和孩子们,男人们则更为豪爽,他们直接在大树下一蹲,或者端着大碗和野菜饼子、饭团,就着热乎乎、香喷喷的猪骨汤大快朵颐。

  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吸溜着嘴,仿佛连碗筷都想一并吞下。

  一些胃口大的汉子,吃完一碗后意犹未尽,便会厚着脸皮再去讨要一碗。

  每当这时,王春来总会唠叨几句,但手上却不忘给他们打上一勺汤,虽然肉不多,但大家并不介意,毕竟能多喝一口这美味的汤也是好的。

  王朗这边刚找到一个地方蹲下,小花就急匆匆地跑了回来。这丫头之前也送了一碗猪骨汤回家,现在又兴冲冲地跑回来和王朗一起吃饭。

  一大早就吃米饭,在整个生产队里,也只有王朗家独一份。

  边上的孩子们排着队,一个个眼巴巴地盯着看,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谁家能像王朗家这样,不过年不过节的就能吃上白米饭呢?要知道,村里的大米多半都换成了粗粮,否则家里的口粮根本不够吃。

  别说农村了,就算是城里,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吃得起大米白面这种细粮的。除非有好工作或者是领导干部,普通工人三五天才能吃上一顿细粮。

  孩子多的家庭,甚至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吃得上一次。

  王朗察觉到四周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几个小娃子更是跟着自己吧唧嘴。

  见此情况,王朗索性把自己的米饭分给了几个小娃子,然后拿过他们手里的玉米棒子和红薯。他一边喝着猪骨汤,一边吃着粗粮,觉得这样也挺好的,要知道粗粮在后世甚至比细粮还贵呢。

  “这小子!”王春来笑道。

  王朗的这一举动,让大家心里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第140章 震惊!韭菜鸡蛋馅饺子

  可能是早上喝了肉汤的缘故,今天队里的老少爷们干起活来格外的卖力。今天一天竟然完成平常两天的量。

  看来人肚子里只要有了油水,干起活来也有劲。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已是十一月十五日。

  在这期间,王朗曾短暂地回到2024年逗留了几日,回来时带来一大卷塑料布,并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扣了一个蔬菜大棚。

  要知道,东北的冬天除了白菜、土豆、萝卜几乎就没有别的蔬菜了,王朗可不想天天只吃这三样,于是就想着建了一个蔬菜大棚,试着种一些蔬菜,这样冬天起码有别的蔬菜可以吃。

  就算是从2024年这边偷摸带些蔬菜,起码也有个理由。

  而今天,是与白山市第一百货公司约定好交货的重要日子。在仓库中,一袋袋的松子和榛子被码放得井然有序,等待着交接。

  如今,龙岗村的日产量已经稳定突破了一万斤大关。而货源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公社收购站成为了龙岗村“三只松鼠”最大的货源供应商。

  而龙岗村“三只松鼠”也付出了百分之十的股份,这部分股份自然是从王朗的份额中划出。从此,公社也正式成为了“三只松鼠”第二大股东之一。

  今天,公社的书记吴建业和主任孙援朝早早地就来到了龙岗生产队,准备见证这历史的一刻,与两位领导同行而来的还有公社的储蓄所工作人员。

  因此,王朗一大早就被王春来亲自从被窝里拽了起来,来到了打谷场陪同领导。

  两位领导先后参观了草编小组、木工小组、三只松鼠作坊,对龙岗生产队的发展成果表示了高度赞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讲话内容精彩纷呈,引人深思。

  直至十点半左右,一支由七八辆解放卡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出现在王朗等人的视线中。当车队渐渐靠近村口时,王春来高声喊道:“准备放鞭炮!”

  紧接着,道路两侧迅速铺上了两条一万响鞭炮。

  随着鞭炮声的噼啪声,车队缓缓驶入打谷场,这一刻,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庆与欢腾的氛围中。

  在鞭炮声中,孙曼蔓从首辆解放卡车的副驾驶位置上跳了下来。她今天身穿一件深蓝tຊ色的工作服,看上去既精神又干练,与迎上前来的王朗等人一一握手寒暄。

  这时,吴建业和孙援朝也走上前来,在王朗的介绍下,几位领导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同走向临时搭建的交货区。

  在交货区,一袋袋的松子和榛子整齐地码放着,散发出特有的香气。孙科长仔细检查了货物的质量和数量,满意地点了点头。

  “王朗同志,你们龙岗生产队真是了不得啊!”孙科长由衷地赞叹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能将产量提升如此之多,实在令人钦佩!”

  王朗谦虚地笑了笑,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也离不开公社领导和孙科长您的鼎力支持。”

  “这批货物的质量非常好,我很满意,咱们抓紧时间交接吧!”孙曼蔓笑道。

  由于此次交易涉及金额颇大,百货公司方面特地安排了两名持枪的保安人员全程护送。装钱的竟然是一个不起眼的蛇皮袋,被两名保安一手拎着一角,抬到了众人面前。

  随后,公社储蓄所的一名副所长带领两名工作人员与王国福以及百货公司的财务人员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交接与清点工作。

  另一头,队里的壮劳力们也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装车作业,整个现场忙碌而有序。

  “各位领导,已经中午了,我们去吃午饭如何?”王春来适时发出邀请。

  “老王,简单吃点就好,别搞得太麻烦了!”孙援朝笑着回应。

  “没错!别再像上次那样了,否则我可不碰筷子。”孙曼蔓也笑着附和。

  “请各位领导放心,今天中午只有饺子招待。”王朗立刻解释道。

  当一行人抵达队部时,春花婶与另外几名婶子正忙着往大锅里下饺子。

  “哈哈,老王,你们这是又把大锅饭时候的大锅翻出来用了啊!”吴建业指着那口大锅,笑着调侃道。

  “确实!这是在蒸什么呢?”孙援朝也好奇地笑着询问。

  “是包子,”王春来笑着回答,“这是为在打谷场上干活的人们准备的。”

  “哎呀,这可真是太好了!我们也来凑凑热闹,等一会出锅了,给我拿两个尝尝!”吴建业笑着提议道。

  孙援朝和孙曼蔓也纷纷表示赞同。

  几人进屋,而王朗却径直跑向厨房,拎出一瓶酱油、一瓶醋和几瓣蒜。

  没过多久,春花婶和芝花婶便各自端着两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走了进来。

  “这是白菜猪肉馅的,尝尝看。”春花婶热情地介绍道。

  紧接着,她们又端上四盘饺子,“还有韭菜鸡蛋馅的。”

  “韭菜鸡蛋?!”

  吴建业、孙援朝、孙曼蔓听后愣住了。要知道现在可是十一月,东北早已天寒地冻,哪来的韭菜?在这个时代,东北地区的冬季蔬菜大多依赖南方运输。

 

猜你喜欢

推荐名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