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宏朗池嘉芷(庄宏朗池嘉芷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庄宏朗池嘉芷小说免费阅读全文大结局)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庄宏朗池嘉芷)
大概是母女两人自他走后,就吃得很简单。
也不单独开火了,池嘉芷要么派部下给池母从公社打饭过来。
要么自己从公社带回来。池母腿脚不便利,不大爱出门。
庄宏朗见她回来了,天色也不早了,就起身告辞。
“你去哪?”
池嘉芷见他又要走,不由追问。
庄宏朗想的是,乘着这会太天没黑,他去村里哪个老乡家里借宿一晚。
又或者去镇上招待所住一晚也行。
“我有地方去,不劳你费心。伯母,我下次再来看你。”
池嘉芷听他这样说,有些急了。挡在他身前,堵在门口,一动不动。
庄宏朗拿眼睛虎着她,池嘉芷不为所动。
池母这时却开口给两人解围。
“隔壁的周团长一家年前都搬到北京去了,但有些东西还需要清理,他们拜托给我了。”
“你就先住那里,别去外面折腾了。大过年的,不方便。”
池嘉芷想起,黄桂芬当时提过这件事,但是他没太在意。
不过庄宏朗还是有些犹豫,军区大院的房子,就算空置着,他的身份也不能随便住。
池嘉芷却反应过来,顺着池母的话说。
“我先带你过去,然后就去打报告,一定按程序处理好。”
见庄宏朗还在犹豫,池嘉芷又接着劝。
“首长也说我和你好好谈谈,希望你给我一个机会。”

话说到这个份上,庄宏朗也不再推却了。
池嘉芷说的首长,是已经退休的岭南军区政委。是他和池嘉芷的媒人,也是他的恩人。
当年在孤儿院,本来他是没机会读高中的。
是首长说,这么好的苗子不往上读可惜了。
于是将指标匀给了他一个,让他有机会接受高中教育。
若非如此,他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绝对拿不到推荐信去读高中。
第15章
“好吧。”
庄宏朗答应下来。
池嘉芷又殷勤的接过庄宏朗手里的行李箱,然后替他拉开门。
两人一前一后跨出去。忽听得池母在背后嘱咐了一句。
“宏朗,明天过小年,过来家里吃饺子。”
庄宏朗回头,池母浑浊的眼里脸上满是期盼。
他仿佛看见另一个自己,心里的柔软又被温柔的轻轻撞击了一下。
往事一幕幕,又浮现在了眼前。
池嘉芷的忙,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
那些枯燥无味的等待的日子里,和他一同殷切期盼的也有池母。
池父走得早,岳母好不容易熬到了女儿结了婚有了家,家里条件也越来越好。
但恐怕在她心里,最期盼的也是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个热闹年。
“好。”
推己及人,庄宏朗再次心软应下了。
踏着夕阳的余晖出门,脚步一转就到了隔壁的院子。
庄宏朗没说话,池嘉芷一边低头开锁,一边同他商量。
“今年还没有和你一起去首长家、还有孤儿院吴院长家里拜访。”
“你看我们是年前去,还是年后去?”
庄宏朗听后摇头说。1
“不用了,我们各论各的就好。”
“我回来只是看看伯母,你不要误会。”
池嘉芷像是没有听到他的话一般,门开了,她还想跟着进来。
庄宏朗伸手拦在门口。
“池嘉芷同志,请回吧。”
“我们现在的关系,还是保持些距离比较好。”
池嘉芷的热情被庄宏朗这句冷淡的话冲散,硬生生的收回了跨入院门的一只腿。
犹如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身冷水,连身上也冒着丝丝寒气。
半晌,池嘉芷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明天,我再找你。”
庄宏朗看着她故作冷静的说完,然后转身大步往回走。
只不过她没有发现,转的方向反了。
庄宏朗只挣扎了一瞬,就决定不必出言提醒她:
反正多走几步路又不少块肉。
“砰——”
没有再作任何犹豫,庄宏朗关上了小院的大门,并插上门插。
倒不是怕谁闯进来,就只是顺手罢了。
放下行李,他便熟门熟路的烧水,准备擦擦灰然后铺床叠被。
至于晚饭,他还带了一些干粮,等下水开了就泡着吃。
谁知道,才点燃柴火,门被敲响了。
“谁呀?”庄宏朗走到门口问。
“是我,你开下门。”门外传来池嘉芷的声音。
庄宏朗心中纳闷,不是刚走怎么又来了?
开门一看,池嘉芷一手拿着铝饭盒,一手提着被打包得四四方方的床单被褥。
“给你送点东西,天冷别冻感冒了。”
庄宏朗想起箱子里确实没有厚的被子,倒是没有再拒绝。
这个时候逞强,是和自己过不去。没那个必要。
“谢谢了。”
“我走的时候整理好再还给你。”
池嘉芷仿佛是找到了突破口,在庄宏朗烧水的间隙,又陆陆续续送来好多东西。
红双喜脸盆,彩瓷开水瓶、搪瓷茶杯……
最后甚至将家里的收录机搬过来,连同几盒邓丽君的磁带。
“去年过年的时候给你买的,你突然走了没机会送你。”
“你无聊的话,就听听歌吧。”
庄宏朗看着她忙前忙后的样子,心里一阵嘀咕。
原来她不是不会照顾人,只是从前没对他上过心。
“池嘉芷同志,不用如此麻烦。”
第16章
池嘉芷最后放下一串腊肉,和一筐鸡蛋。
“那你休息吧,我先走了。有事再叫我。”
庄宏朗无语。
本来空荡荡的屋子,被她这样一搬运,倒像是重新安了一个家。
算了,债多不愁。
大不了他走前再留一点钱给池母。这些东西就当是租用的吧。
上辈子结婚后,庄宏朗手里的钱大都是池嘉芷给的。
重生回来后,他先是用自己原先攒下的工资购置了一些必需品。
考上大学去北京后,又领了一份国家给的津贴。
但这还不够他独立自主生活,所以有空余时间,他开始给报社投稿。
一年下来,稿费也攒了快两百块。
和那些大作家大文豪的稿费肯定不能比,但这个时候一个普通人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元。
这份额外的收入,加上大学生津贴一起,庄宏朗的生活也绝不拮据。
他知道很多历史发展轨迹,利用一下乘着改革的春风,当个富翁完全没问题。
不过他志不在此。
就算是投稿,也是拿从前自己的没有发表的旧稿,而不是抄袭别人。
李援朝看见他每个月领那么多稿费十分羡慕,又有些不解。
“你就算不读科研学院,去当个作家也一定大有作为!”
“干嘛这么辛苦搞科研?”
庄宏朗摇头。
“比起赚钱,我更想投身科研事业,为祖国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钱嘛,够用就可以了。”
李援朝夸他思想觉悟高,不愧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好同志。
“不像有些人,嘴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庄宏朗在心里感慨,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还是非常质朴的。
人民有信仰,大家目之所至皆为华夏。
是真正的:“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红旗两边挂。”
而往后的几十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翻天覆地变化。
人心和风气也渐渐变了。金钱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