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府翻身记事林云珠(伯府翻身记事林云珠)小说全文免费阅读-伯府翻身记事林云珠免费阅读完整版
至于那位河东盐运史,大概率会继续留着。
不过,他的罪证在太子的人手里捏着,以后也不可能轻举妄动。
凉王府的这颗棋,算是废了。
这次还是准备让林文杰一个人去刘家。
林文杰准备出门的时候,手里捏着那个册子,面上神色很是纠结。
“大哥不想去,就让我去吧!”林文康见他犹犹豫豫,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林云珠倒是看出了一些端倪,但没有说话。
林文杰见大家都看着他,纠结一番后,还是对众人说道:“我想着,若刘家实在不愿,这门亲事就作罢!”
见林文康和林云晓满脸不可思议,又安抚道:“但你们放心,我会嘱咐刘老爷子,绝不可与凉王一脉或是白家结亲。”
“为何?”林文康问得极其简洁。
林文杰叹气道:“我不想让刘小姐为难!”
他说着有些惭愧地看了看林云紫和林云珠。
他也知道,大妹妹和二妹妹为了他的这门亲事,尽了全力。事情到了这一步,这门婚事也近在咫尺。
可他并不想逼迫刘心瑶,他过不了心里这道关口。
每次回想那日,柔弱的一个人,站在马车前那摇摇欲坠的身影,他就心疼。
林文康听得皱眉,他是搞不明白他大哥这种想法。
他们费尽心思,不就是为了这门亲事吗?
林云晓则立刻反驳道:“大哥怎知道刘姐姐不愿意?她跟我们姐妹三个这样要好,说不定巴不得给我们做大嫂呢?”
林云紫制止她继续说下去。
对林文杰说:“大哥,你把这个册子交给刘老爷子就行。其余的,什么也不用说。”

林文杰转头看着她,有些不解。
林云紫解释道:“这门亲事,虽说是我们上赶着。刘夫人和刘姐姐也不错。但刘老爷子怎么样,我们还不了解。你先把册子递过去,我们得看刘家人什么反应。”
林文杰和林文康齐齐点头。
这刘家,说到底还是刘老爷子做主。
若刘老爷子过了这个坎便直接撇开他们林家,说明刘家见利忘义,并不是一个好的结亲对象。
这也算是变相考察刘家人的品性。
他们林家现在艰难,择亲就更要慎之又慎。
第61章 青山书院
刘老爷子没想到林家的动作如此快。
从他找到林文杰,到今天拿到河东盐运史的罪证,这才不过三天时间。
手里捏着小册子,心里既是感慨,又是疑惑。
本想询问几句,但林文杰丢下册子就走了。
什么也没说!
林家不是想要结亲吗?按他的设想,林文杰不是应该先跟他把婚事确定下来,然后再把这册子给他吗?
可人家没有,难道他们就不怕他反悔?
他现在有些看不透林家人,决定先把河东盐运史那边解决了再说。
林家这边,把册子交给刘老爷子后,也没催促。
林家人生活如常。
林云珠这个月又去盘了一次账。
这是“悠然居”开业后的第二个月,名气逐渐打开,客源也逐渐稳定。
这个月,“悠然居”比上个月的盈利多一点,有三百六十两。
加上上个月的盈利,悠然居两月盈利有六百六十两。
“甜心坊”那边,虽然是一月下旬才开业,按季结算也还没满三个月。但庞老夫人的掌柜说按照自然月结算,也结了一次账。
本来,林云珠以为一月也就能分个一百多两银子。
哪知,那掌柜说,开春后,各家的花会多了起来。很多勋贵世家都来“甜心坊”预定花会的点心。
这些预定的生意,都是提前做好送上门去,根本不影响铺子里的零售。所以,这两个月,生意相当好。
“甜心坊”开业两个多月,林云珠竟然分到了六百两。
两个铺子两个月进账了一千二百多两,这相当于永宁伯府以往一年的进项。
有了这两个铺子打底,林云珠总算没那么心慌。好歹冬天不用因为买不起碳冻着。
林云珠留了两百两在“悠然居”应急。其余的一千两全部存到了永宁伯府的公账上。
林文杰知道后,收得有些烫手。
这些都是二妹妹凭自己的本事挣的。放在别家,那是女子的私房,以后可以当作嫁妆带出门的。
而且,这两个铺子,府里既没出铺子,也没出本钱,他怎好收?
但想到伯府现在的境况,若不收,维持着也实在艰难。吃穿用度上多少会苛刻到弟妹们头上。
想来想去,就想让林云珠自己留一半。
林文康也觉得没脸,他读了十多年的书,花了家里不少银子,却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有。
现在,家里的进项还要靠着妹妹。
林云珠摆摆手,对两人说:“每个人各有所长,哥哥们擅长的不是这个而已。伯府是我的家,即便以后出嫁,伯府依旧是我的依靠。只有伯府好了,我才能好。
现在这个时候,哥哥们不必在意这些小节。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才是。我能开铺子,就赚些银子补贴家里。哥哥们应该做更重要的事。”
什么重要的事,林云珠没说,但林文杰和林文康都明白。
林文杰的任务是把伯府撑起来。林文康则是要尽快考取功名。
林云紫也赞同林云珠的话,帮着劝道:“现在家里什么情况,大家也都知道。大哥二哥也不要推辞。府里总是要维持下去的。若过个几年,府里进项多了,大哥再把这些银子补给二妹妹便是。”
林云珠点头,现在的大事是要逆天改命。
保命、保命,这是第一重要的。若命都丢了,这些银子有屁用?
如此,林文杰也不好再推辞。
————
林文康自从年后,就一直在家待着。
他四处考察一番后,看中了京城附近的青山书院。
这家书院在京城外约莫一百二十里的一座小山上。
据说前朝的时候就已经建立,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关于这青山书院,且不说它前朝的时候如何牛。单是本朝这建国短短二十年,就已经出了三十多位进士。
本朝恢复科举以来,会试不过举行了六届,平均算下来,每一届高中的学子,竟然有五位之多。
可能单听五位,比起书院上百人的学子,并不觉得很多。
但要知道,每三年,全国录取的进士人数也不过两百多人。而全国又有多少书院?还有多少县学、府学?
有些县,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出不tຊ了一个进士。
林文康说了这个决定后,家里人都非常赞同。
一来这青山书院的确是好,再一个就是离家也近。
林文康提前打听清楚了青山书院的入学流程,就一个人去了书院。
其余人都在家里等着。
林文杰本想陪着他去,也被林文康拒了。
据说,想入青山书院,也不难。
这书院不看出身,不管你是农户,还是商户,亦或是官家子弟。只要三代内没清清白白,通过了书院的入学测试,缴足束脩即可。
不过,听说青山书院的入学测试相当有难度。
林家人并不知道林文康的学识能不能通过入学测试,在家里干着急。
林文康天还没亮就出门,直到天黑才回来。
林家人也没心思吃饭,就想知道结果。
不过,看到他沉着一张脸进花厅,气氛顿时就紧张起来。也没人敢开口问他。
最后,还是柳姨娘仗着半个长辈的身份问道:“二爷入学可还顺利?”
林文康点头,沉声答道:“今日已通过了入学测试,明日去办入学。今后就住在书院,每十日休沐一日。”
众人顿时都松了一口气。
林云晓还埋怨道:“那你做这个样子给谁看?要把我们吓死吗?”
林文康见此,很是无奈地摇摇头。然后跟众人解释了原因。
林云珠这才知道,林文康去青山书院,是有目标的。
他是冲着青山书院的方大儒而去。
这位方大儒,现年五十多岁。他十八岁就高中状元,并一路做到知府。当然,那时候还是前朝。
后来,前朝朝政混乱,方大儒就辞官回乡,并一直在家乡教书育人。
直到大乾建立,受了太祖邀请,来到国子监教学。
方大儒因为年纪大了,前几年就辞了国子监的差事。
辞官后,马上就被青山书院聘了过来。
这样一位大儒,经历了战乱和改朝换代,不管是在学问上,还是为官、为人上面,肯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林文康看中他,一点不奇怪。
不过,林文康今日虽然通过了书院的测试,却没能入了这位大儒的眼。
这位大儒拒了林文康想要拜入他门下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