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婳姜砚池免费正版小说完整版阅读-沈婳姜砚池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袖不敢想象,自己不但活了下来,居然还能成为管事。
这,可不是宫里的掌事姑姑,或是六局的女官。
因为宫里的女官,不管有着怎样的“权势”,她所统领的人,全都是女子。
红袖就不一样了。
在龙门寨,她的手底下有女人,也有男人啊。
公主的规矩,从来不是用性别做界定,而是能力、人品等综合考评。
红袖习惯了这种凭本事,而不是凭性别的模式。
所以,对于公主想要君临天下的梦,红袖也不再觉得荒唐、不可能!
又所以,此刻对于魏四郎没有说出口的话,红袖第一时间就能领会——公主终究会打回京城。
魏四郎提前结交京城各个衙门的底层人员,绝对是未雨绸缪。
“魏大哥,辛苦了!”
“对了,你手头的银钱可还趁手?”
红袖由衷的赞叹着,并真诚的想要帮忙:“若是不够,我这边还有!”
作为商队的管事,除了负责商队的日常事务,还要进行一定的买卖活动。
沈婳临行前,给了红袖不少银钱。
某个货车的车厢里,就有一大箱子的铜钱、银角子等。
且,经过在仓州等沿途州郡、县城的买进卖出,红袖也赚了不少钱。
她的手头上,可是相当宽裕的。
魏四郎想要结交京城的底层兵卒,总不能靠嘴皮子吧。
总要给些好处的。

就算不是重金收买,送些肉、粮食等“见面礼”,请众“袍泽”去酒肆、茶馆消遣一二……这,都需要钱。
“够!公主殿下给了我不少呢。”
“……当然,若是有特殊情况,银钱不凑手了,我再来找沈管事帮忙。”
魏四郎非常领情,并表示了感谢。
而他口中的沈管事就是红袖。
红袖本来并不姓沈,她原本姓王,住着京郊的乡下。
六七岁,亲娘死了,后娘进门,亲爹也变成了后爹。
红袖便成了多余的人,被后娘撺掇着卖去了宫里当奴婢。
入宫后,她年纪小,没根基,总是被欺负。
家里偶尔托人送信过来,也是给她要钱,或是让她早些找个受宠的娘娘,当个体面的大宫女,多赚份例,将来兴许还能爬上龙床。
这样的事情多了,红袖也就彻底对家人死心。
去年,宫里大乱,他们这些被皇帝舍弃的宫人,有的便准备逃回家。
红袖却没有。
因为她知道,早在亲娘去世的那一天起,她就没有了家。
她宁肯跟着第一次见面的公主去逃难,也不愿回到那个只知道压榨她的地方。
再后来,红袖靠着能干,当上了管事。
管事嘛,也算出人头地了。
总要有名有姓才好。
如此,别人称呼的时候,也好加以尊称。
姓+管事,就是比名+管事,显得恭敬些。
有次,沈婳和红袖闲聊,便提到了这件事,询问她原本的姓是什么。
红袖直接跪下来,将自己的家庭情况说了说,然后决绝地表示:“父亲的养育之恩,早在他将我卖去皇宫的时候,我就还了!”
古代的人口买卖,那就是一生的买断。
主仆契约是大于血脉的。
红袖认定自己已经与渣爹后娘没有了瓜葛,所以,她连姓氏都不要了,“以后我就是殿下的红袖。”
“殿tຊ下,您若是不嫌弃,就请给红袖赐个姓氏吧。”
主子赐姓,那也是天大的荣幸呢。
沈婳:……
推行平等自由等思想,真的任重道远啊。
“你若是愿意,就跟着我姓‘沈’吧。”
红袖喜出望外。
跟主子一个姓,还是皇族的姓氏,这简直就是天大的荣耀啊。
自此,红袖就成了沈红袖,旁人称呼她的时候,也会尊称一句“沈管事”。
一声沈管事,让红袖忽然就想到了这些。
“家人”两个字,对于她来说是不堪,是痛苦。
而对于其他人,或许就是幸福的羁绊。
她看向魏四郎,问了句:“魏大哥,我记得你是京兆人士?”
第366章 衣锦还乡?
“对!我的家,在京城的安乐坊!”
魏四郎听红袖提到了自家,眼底立刻闪现出温柔与思念。
算算时间,他离开家,也有快一年的时间。
虽然中间写了几次信,也收到了家人的回信,但到底没有见面,他也不知道家里人都怎么样了。
“安乐坊?”
红袖住着京郊,六七岁在乡下,六七岁之后便进了宫。
她对于京城,并不十分了解。
京城一百零八坊,她也只听说了最出名的那几个。
比如平康坊啊,那里有教坊司,还有国子监。
既是红灯区,又是大学区!
再比如那几个公主、皇子们聚集的富贵坊,什么开化坊啊,崇仁坊等。
因为这些都是贵人云集的地方,宫里定期有赏赐,太监、宫女们也会去这些地方。
红袖听那些大宫女、大太监们显摆的时候,会听到这些坊是如何的尊贵。
她也就暗暗记了下来。
至于其他的坊……京城太多了,一百多个呢。
一百零八坊也只是一个说辞,是一种吉祥数字的体现。
事实上,京城有过一百二十坊,也有过一百零九坊。
但,为了好听,就总是说一百零八,对应着星宿等寓意,并不是真的、详细的一百零八!
这么多坊,安乐坊,红袖还真没听说过。
不过,安乐安乐,名字还怪好听的。
魏四郎:……
好听并不意味是好地方啊。
“我们那个坊,是朱雀大街的最南端,也是外城。”
京城有外城、内城,宫城等区域。
外城紧靠城墙,是整个城池的最边缘。
而京城素来有着北富南贫的说法。
京城的北侧,那是皇城,以及宫苑等。
而南边,则是乡下。
是的,乡下!
城里也是有耕田的。
京城的耕地,就在最南端。
那里有田亩,还有山林,还会有野兔、狐狸出没。
“我家就有田,我阿父阿母至今还在耕种。”
提到自家,魏四郎丝毫不见窘迫、尴尬。
他家就是贫苦人家,没有什么好遮掩的。
他更不会因此而感到自卑。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家贫,他也不会去当兵。
毕竟在古代,有着好男不当兵的俚语。
当然,娘子兵除外。
沈婳持续不断的给麾下的娘子兵,以及山寨的寨民们灌输一个概念——
一人当兵,全家荣耀。
当然了,现在这个大环境,说“荣耀”,有些虚幻。
沈婳索性就改成了“一人当兵,全家吃饱”。
能够让全家都吃饱饭的行当,那肯定是就是好行当啊。
虽然有危险,可能会伤残,甚至是阵亡。
但沈婳也会一管到底!
人活着,一家吃饱。
人死了,依然是一家吃饱。
娘子兵们能够亲眼看到自己曾经的袍泽残疾或是阵亡后,沈婳真的履行自己的承诺,厚待着那些伤残人员以及家眷们。
不到半年的时间,娘子兵的思想就有了转变。
他们开始死心塌地地为自家公主效力。
沈婳那句“一人当兵,全家吃饱”的话,也从娘子兵蔓延到家眷,再到普通的寨民。
沈婳麾下的人,也都不再觉得当兵是活不下去、不得不去的差事,而是能够给全家带来好生活的好差事!
魏四郎的思想也有了转变,但这与他曾经因为家贫而不得不当兵,并不冲突。
红袖也知道这些,不说过去、现在,单单是现在,能够如此厚待兵卒的主公,也只有他们家公主。
公主是世间仅有的神仙弟子,她本就独一无二。
听魏四郎落落大方的提到了自家父母还在种田,她非常理解,“都不容易啊。”
“平时还好,如今却是战火连连。京城更是争夺的中心——”
只去年一年,京城就遭了几回兵灾?
贵人们打来打去,最遭罪的还是底层小老百姓啊。
“魏大哥,这次来京城,你有什么计划?”
红袖想了想,还是问了一句。
按理,她不该窥人隐私。
但,都是“同事”,红袖也是出于关心。
若是魏四郎想要回家探亲,或是干脆把家人接走,她也能帮个忙。
马车啊,银钱啊,红袖最不缺了呢!
“我想回家去看看!”
魏四郎提到家,语气都变得复杂起来。
一方面,他惦记家里。
另一方面,他又觉得羞愧,作为家中顶梁柱,在动乱的时候,却没能留在家里、保护家里人。
这一走,就是一年啊。
家里一屋子的老弱妇孺,他们的日子过得如何,不用问,也能想象得到。
是他,为子不孝,为父不慈,为父不义啊!
“我来时,就求了公主恩典,要把一家人接去龙门寨!”
魏四郎低声说道,“另外,还有一些亲戚,若是他们在京城活不下去,也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回利州!”
魏四郎要做的,不只是一家团聚,他还想着帮龙门寨“拉人头”呢。
龙门寨一直都在扩建。
人手也总是短缺。
利州终究还是小了些。
关键是很多专业性的人才,利州这种小地方,还是短缺的。
京城就不同了,不只是权贵云集,工匠等,也非常多。
魏四郎的亲戚中,就有工匠,还有读书人。
他们平时,还能在太平盛世谋一碗饭,如今这乱世……就像红袖叹息的那般,谁都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