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叫水浒凌云志王伦的小说在哪阅读水浒凌云志王伦是主角的小说
”吴用点头道:“这童贯之所以能在江南打了胜仗,皆是依赖宗泽、岳飞、韩世忠、刘锜等人之功,跟他实无半点关系。
而今童贯又将那几员能征惯战之将全都留在了江南,跟他回来的却是最弱的刘光世,现在京师之中也再无当打之将,此番只要童贯敢来,以童贯新胜之后所显露的骄狂姿态,到了梁山必要让他折戟沉沙,有来无回。”
宋江大笑,众人也都大赞军师妙计安天下,此次对敌童贯必是旗开得胜。
等众人笑罢,公孙胜却问道:“童贯兵发梁山之期,却也正值总盟主册封大典之时,到时战端一开,形势不明,这册封大典是否还要如常举行?”
“自是照常。”宋江冷笑一声道:“我正是要在阵前举行这册封大典,以此昭告天下,我绿林梁山任谁也不得小觑,且此一战定要将那童贯打得痛了,也要让朝廷牢记我绿林梁山的实力,待日后与朝廷谈判之时,也好增加我们的筹码,为众兄弟争得出身。”
众人皆叹总盟主事事以兄弟前途为重,实是情义无双,当下满堂头领拜服阶下,称颂宋江恩德。
宋江志气高涨,当即传令大战在即,梁山上下全体紧急动员,军团各部众将加紧训练士卒,操演阵法,厉兵秣马,只待一战。
王伦也将小王庄内所有人等尽数迁上梁山,独龙山、曾头市两处人马也都撤回梁山驻防,其它外围各处人马紧守各寨,随时待命。
到了五月初一日,参加宋江就任总盟主册封大典的天下绿林各路首脑,都已陆续到达梁山。
西路田虎、北路梁兴两位盟主也皆率本路绿林主要首脑先后到齐,东路绿林由王伦统领自不必说,而南路绿林原本是由宋江本人统领,现在已经交由卢俊义统率,如今东南两路在外的首脑也都回到梁山。
绿林各路统领都到山上参拜了宋江,只等五月初八举行册封大典。
第二百二十二章 王伦献策
期间派在朝廷里的暗探也是不断发回消息,童贯已经率领朝廷大军于四月二十四日自京师出发,预计五月初八左右,其前锋便可到达梁山。
而此次征讨梁山的朝廷大军共有九路,其中京畿直辖八州各出兵马一万,分成八路从各州出发,而东京禁军御营则挑选精兵两万,再加江南平叛归来的奉国军承宣使刘光世所部五万兵马,组成中路大军,自京师出兵。
枢密使童贯被封为征讨绿林贼逆平寇大元帅,刘光世为副帅,共起马步三军总计十五万。
其中京畿直辖八州各路统军将领分别为:
睢州兵马都监段鹏举
郑州兵马都监陈翥
陈州兵马都监吴秉彝
唐州兵马都监韩天麟

许州兵马都监李明,
邓州兵马都监王义,
洳州兵马都监马万里,
嵩州兵马都监周信。
东京禁军御营兵马统军将领为御前飞龙大将鄷美,御前飞虎大将毕胜。
而毕胜作为前部正印先行官,率领一万轻骑一路疾行,现在已经兵过饮马川。
梁山忠义堂内,宋江居中高坐,王伦、田虎、梁兴以及一众绿林头领俱都列席而待,宋江正在观看最新的线报,看后只是一笑,便向堂下众头领道:“朝廷大军不日即到,众位兄弟可有破敌良策?”
卢俊义新入绿林,还未曾见功,便起身说道:“虽说此次朝廷大军有十五万之众,但毕竟劳师远征,人马俱疲,我等正可依仗梁山地势以逸待劳,我梁山粮草充足,尽可够三年吃用,所以只需紧守南山关城,官军便只能望洋兴叹。
等官军在陆路久攻南山关城不下,势必便会转为水路来攻,而我梁山水泊沟岔纵横,芦苇遍布,地形最是复杂,官军一旦进入定会晕头转向,到时官军必然束手束脚,无法施展,而我梁山水军就可在这八百里水泊之中任意驰骋,管叫童贯这十五万大军尽做了水中鱼鳖。”
卢俊义说完落座,宋江却是沉默不语,王伦在一旁看见,早已知道宋江心意,便道:“此计虽是稳妥,也可保得必胜,但此等战法却是有些保守,显不出我绿林梁山的手段。
再有总盟主册封大典在即,这一战必需要打出我绿林梁山的威风,要让那童贯、刘光世之辈听闻总盟主之名就丧胆落魄,才好为总盟主册封大典献一大礼,如今小弟倒是有一策,还请总盟主指正。”
宋江喜道:“伯仁贤弟向来文武双全,腹有良谋,若是有计,必是好的,便请速速讲来。”
王伦拱手称是,便道:“此番即是朝廷分了九路大军来攻我梁山,那我们便也以九路迎他就是,就请一清道长在梁山脚下摆布一座九宫八卦大阵,并由八名能征惯战的大将分别率领一部兵马,守住八门。
而总盟主则坐镇中央,亲统大军,再请樊瑞兄弟于大阵之中筑下一座高台,总盟主便在这高台之上,当着十五万朝廷大军的面前,任了这天下绿林总盟主之位。
到时就请总盟主稳坐于高台之上,但看我等兄弟奋力一战,将那童贯、刘光世擒于台前,匍匐在总盟主脚下,为总盟主就位助兴,岂不快哉。”
宋江听罢大笑,赞道:“伯仁贤弟此计大妙,如此便依贤弟之策行事,但有一点,就是务必要将那童贯生擒活捉,切不可伤他性命,我还要让童贯为我向朝廷传话,让圣上知我绿林兄弟之悍勇,报国之决心。”
宋江既已发话,众人自是再无异议,吴用便道:“既然现在童贯已经派出什么飞虎大将毕胜作为了前部先行,那我们也正可借此机会先灭灭他的威风,却不知有哪位兄弟肯去会会这位毕胜。”
索超当即抢先起身,大声说道:“什么狗屁毕胜,听这名字就让人生气,小弟愿率本部人马前去迎他,势必要削了那毕胜的威风,也定要让他改名为毕败,然后再将他捉来,跪于册封台下,给总盟主献礼。”
索超说完,众人都是大笑,吴用也笑道:“索超将军不愧有急先锋之名,每战都必是要奋勇在先,当仁不让,即是如此,此战就由索超将军率部打个头阵。
不过这第一战的成功于否涉及全局,而此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毕胜引上钩来,所以只需稍挫那毕胜的势头,让毕胜痛上一痛即可。
请索超将军切记不论攻击毕胜的结果如何,都要立即收军回撤,免得让那毕胜看出破绽,寻机逃脱,若是稍有不慎,让这毕胜跑了,我们此计便算不得全功。”
索超也是久经战阵之人,自然知道吴用要行请君入瓮计,当即欣然领命。
吴用又道:“再请孙立、关胜两位兄弟各率本部人马,伏于必经之路,只待索超将毕胜引来,便可伏兵尽出,围攻毕胜,索超也要回军再战,由此你三人三万兵马战毕胜一万,此战务要尽得全功,将那毕胜擒到总盟主面前。”
索超、孙立、关胜三人起身领命,宋江笑道:“破敌之策既已定下,众位兄弟便各自下去备战,此一战,务要全胜。”
当下忠义堂内以王伦、田虎、梁兴为首,都向宋江行大礼参拜,齐声高呼总盟主威震天下,所向无敌,此一战必让官军有来无回。
三日之后,梁山脚下已经筑起册封台一座,高有十余丈,台上搭有高棚,棚内布置下各式大典所用之物。
册封台筑成之后,宋江便亲自登台查验,只见台高基阔,气势雄伟,居高临下放眼望去,大有睥倪天下之感,宋江当下也是甚觉满意。
转眼五月初八已到,山下探马来报,毕胜所部一万轻骑已距梁山不到百里,吴用便命索超、孙立、关胜依计出战,三人领命而去。
索超率部先行,一路疾驰数十里,遥遥已见前方有大队人马正缓缓而来,索超当即将大斧一挥,传令全军迎头冲上。
前方来的正是毕胜所率官军,毕胜率领禁军御营兵马从京师出发之后,便一路先行,穿州过府,各地官员百姓无不争相迎拜,沿途摆酒设宴,慰安劳军。
而毕胜久在东京禁军御营,不经战阵,本就未将绿林梁山放在眼里,认为梁山不过是一群流匪草寇,此次出征也只当是出京捡拾功名,所以对于此次出征作战全没放在心上,这一路之上的各地方官员又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使得毕胜的征战之心就更加懈怠了。
这一日毕胜率部正行,却是已近梁山地界,忽然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