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扇美文网

游记散文 叙事散文 名家散文 抒情散文 优美散文 散文随笔

魏皇魏钰(魏皇魏钰)最新热点小说-知乎小说魏皇魏钰

时间: 2024-02-21 16:49:54  热度: 87℃ 
点击全文阅读

“去什么去,朕若真去了,朝堂还不得闹翻天!”

  不管事的皇帝,古往今来不是没有,但只要朝堂稳固,有能够监国之人,那也无虞。

  但这皇帝在与不在国内,那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反正魏皇可以确定,他若出海,朝堂得有大半官员冒死进谏阻拦。

  哎!

  魏皇默默叹了口气。

  想到出海,他还是想退位的。

  魏皇:今日退位之心,+1

  魏钰想了会儿,到底没说什么。

  他爹考虑得比他周全,既然他决定不去,那就不去吧。

  至于小十,等他回来再说。

  -

  十皇子头回出海,头回溜出他九哥的眼皮子下感受自由空气,那心情,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兴奋激动就能概括的。

  少年郎还小,跟着官船一路南下,见过广阔寂寥的大海,认识各路海鸟,少年郎本就恣意的心变得更加开阔起来。

  他原本就是来出海长见识的,等到了东南亚,他必得好好跟着二哥见识一下异国风情!

  这时候的十皇子还不知道,东南亚贫瘠湿热,森林繁茂,食物虽多,但吃法大多简陋,好些习俗压根不适于大魏人生活,而存在tຊ于那里的七小国,也不过是因着本地人早就适宜当地环境,所以才不觉得有什么。

  二皇子是经历多了,不怕苦,可对于自幼锦衣玉食、也就习武上吃了点苦的十皇子而言——东南亚,就是他吃苦耐劳的开端地。

第601章 法典收尾

  都察院门口,一青衣少女正从里面出来。

  少女身子端正挺拔,行走之间不带闺中女子该有的娇弱之气,反倒是眉眼间的那股英气,很是惹人侧目。

  少女身后跟着一侍童,侍童手中抱着一堆书卷。

  两人正朝都察院门口停着的马车走去,车夫刚为少女撩开帘子,都察院内就跑出了一人,高声呼唤少女名讳。

  “徐姑娘,徐姑娘稍等,稍等啊——”

  刚要上马车的徐花花一顿,回首看向来人,“付大人可是还有事?”

  付大人过来,将手中落下的书卷递给一旁的侍童,回道:“落了一卷。”

  徐花花道谢,“有劳付大人送来了。”

  付大人连忙摆手,“嗐,不算大事,对了,今日都察院诸位大人聚餐,欲邀董大人一道,徐姑娘回去后劳烦问候董大人一声,我等就在四季会馆候着。”

  徐花花一五一十应了,“是,付大人放心,小女会同家师说的。”

  “行,那我就不耽误你了,徐姑娘快些回去吧。”

  告别都察院后,徐花花乘着马车,便径自带着从都察院带回的卷宗去了刑部。

  刑部里,已然被太子升为刑部侍郎的董生正在吩咐下属干活儿。

  自前年他回来后,便在太子的支持下修整律法,并三司协助。

  董生是个揣着一腔为民办事的热血儿郎,不管过去多少年,也一如魏钰刚见识他的那样。

  魏钰说要叫他修整律法,他便老老实实,兢兢业业,两年来为律法改定日夜不辍,病了也坚持带病干活,别人休息想享乐的时候,他为了不耽误工作,甚至都能带着卷宗上青楼讨教……那股子拼劲,三司没一个人能比得过的。

  反正叫大理寺的人来说,那就是他们掌全天下刑狱案件审理,见过的人形形色色,可就没见着几个人能有董大人这样的。

  太拼了。

  怎么还有人明知道别人上青楼都要带着活儿去找对方的?

  害得如今三司的官员如今都不敢上青楼了,就怕碰巧哪一日被董大人给找,然后叫他们也同哪个倒霉蛋一起为人笑柄。

  徐花花见过师父后,便将从都察院带回的卷宗交给了对方,顺便还说了聚餐的事。

  “聚餐就罢了,法典还剩最后一些就能完工,为师实在不得空,你替我回绝了吧。”

  董生是真忙得不可开交,接过卷宗就交给了旁边的人,叫他拿下去分发,自己则是去翻找别的宗案了。

  毕竟任何一条法律制定,都是基于现实案例而做的,而除了董生在外游历所见证记录的那些事,三司的卷宗便是最好的取材资料。

  徐花花知道师父忙,于是便应了下来,然后跟在董生身边学习。

  刑部一般是不能留外人进来的,若非徐花花是董生弟子,还被太子说过乃少年英才,特批允许其进入刑部跟随师父学习,她一个姑娘家压根不能随意进出三司。

  而除了跟随师父在刑部学习外,徐花花一个快到双十之年的少女,日常自然是要去庄上学堂学习的。

  去不了新式学堂,因为年纪大了,过了入学门槛,只能辗转去庄上那边接受精英教学。

  而不同于董生在刑部带着三司忙得不可开交,周清放则是被安排去了吏部,负责管理天下公务员的事。

  这事儿说难倒也还算轻松,至少周清放不过三月后便顺利接手,后面就是按部就班,堪称仕途坦顺。

  每每经过户部,他瞧见昔日好兄弟为律法忙得不可开交后,便是一阵摇头叹息。

  活儿肯定是好活儿,办成了那就是朝中的有功能臣,于殿下、于百姓心中,那都是能挂在心上的人物,可想要办成那也是不容易啊。

  瞧瞧他董兄弟累的,两年就老了好几岁,跟他一比似乎都不是同龄人了!

  周清放摸着自己的小脸蛋子很唏嘘。

  左右这修整律法的功劳里有他,比例是多是少也不重要了,毕竟当初太子殿下看重的本也就只有董兄,是他自己死乞白赖要跟着的……

  嗯,周清放很有自知之明,沾功劳嘛,能沾一点是一点,为自己谋划不寒碜,只不必过分强求的。

  仗着那些年走遍天下的艰苦经历,瞅瞅他如今不也是入了太子殿下的眼吗?

  公务员,经过科考出来的公务员,有一就有二,再过个几年,说不得科考为官制度也得变!

 

猜你喜欢

推荐名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