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扇美文网

游记散文 叙事散文 名家散文 抒情散文 优美散文 散文随笔

陈青怡楚寻小说免费(陈青怡楚寻)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陈青怡楚寻小说)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

时间: 2024-01-15 15:15:11  热度: 84℃ 
点击全文阅读

更有人说,要是没有陈青怡男人,和后爸在。

陈青柏这回闯的祸就要吃枪子了!!

等赵传文家那俩在厂子,医院上班的也回来了,这事儿就算盖章了。

石兰花在家拍着桌子乐,乐的前仰后合。

“陈青柏这个后台一倒,赵家那俩立马就被辞退了。

还好当初没给咱青桂和青柳找工作。

要不咱搭着人情不说,还花着钱,啥玩意还不剩,我看这回他们还牛逼个屁!

哈哈哈……开心死我了!

小柳啊,你去杀只鸡,晚上多炒俩菜,喝点小酒,咱高兴高兴。”

“哎!”陈青柳笑得眉毛都飞起来了。

此时他们都忘了,赵传文家老大赵建设,是花钱买的云省工作。

跟陈青柏根本不搭边。

鸡毛还没拔完,陈青桂媳妇又一脸激动的跑回来。

“妈,妈,三叔家青莉也回来了,也不干了,隔壁正吵吵呢!

你没看见三叔和三婶那脸拉的,跟锅出溜一样长。”

这是陈长江家这些年,最开心的一段时间。

其实陈长波不开心,是怕儿子考不上,工作再没了。

市掌大秘,那可不是一般位置,多少人眼红。

就算毕业后,再安排工作,也不可能一下子安排这么高的位置。

可惜,陈青柏野心大,剑指京市外交部。

再加上孩子们都想考京市,他怕以后见面少了,心里就有些难受。

也开始琢磨,怎么跟过去,没错,陈长波现在就是这样的人。

陈长河两口子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就怕高考再不恢复,或者恢复了考不上,怪孩子大了,主意正。

也不和他们商量就把工作卖了。

倒是陈老头很支持,觉得就要孤注一掷。

早上四点半,晚上十点,这期间所有人都聚在陈青怡家。

看书,刷题。

不会的在一起讨论,那劲头看的大人们心疼的不行。

春苗婶儿三个儿子在这儿,她大手笔买了二十只鸡,扛了一百斤粮食。

悄悄的送到赵家。

怕打扰孩子们学习,这段时间都是在赵家做饭。

小门早就又打开了,来回送饭很方便。

因为早上来的早,晚上走的晚,他们嘴又闭的牢牢地。

加上除了春苗婶儿家孩子,也没有外人。

更因为大家认为陈青柏闯了祸,怕受连累,也不来陈家串门了。

种种原因加一起,直到十月份都没人发现。

这天上工,石兰花又和一些人聚在一起嘀嘀咕咕。

“你们说,这赵香梅他们回来快俩月了,咋还不回去呢?

不会因为帮陈青柏,男人和她们吵起来了,真离婚了吧?哈哈……”

钱红英就爱捧臭脚:

“我看这事儿还真有可能,要不咋都快冷了,也不张罗走呢!”

石兰花:“哈哈哈……该!”

就在这时,广播喇叭开始放广播。

一个婶子直起腰,将苞米棒子扔在土篮子里,笑着说道:

“这有电就是好啊,咱们大队这大喇叭,这么远都能听得到!

今天也不知道老支书放啥。”

冯长喜要下地,老支书就担起了每天放广播的重任。

石兰花最近太得意,阵阵拉不下,哪哪都要插言,“我啊,现在听啥都高兴。

今晚再上养殖场买只鸡,我大孙子想吃鸡腿了。

哎呦,说起这个,我突然想起来,陈青柏老大不小了,还没对象吧!

哈哈哈……怕是没人敢嫁了!

以前的香饽饽,现在成了臭猪肉了,哈哈哈……”

这放肆的笑,好一个小人得志嘴脸,不少人心里都看不上她。

要不是赵香梅说不要理,春苗婶早挠她了。

话音刚落,就听见广播里传来,“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凡是符合招生条件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原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自愿报名……”

大家伙都木愣愣的,抬着头,望着广播喇叭的方向。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老知青扔掉镰刀,趴在地上哇哇大哭。

“恢复高考了,恢复高考了,我能回家了,哈哈哈……”

“对,我们要回去,回去学习,小队长,我们不上工了!”

“回去找书,找书,谁有书?”

不少知青又哭又笑,盘算着给家里人打电话,让他们给邮书。

也有人想借自行车,赶紧去书店买书。

这时,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陈青怡他们不会早就知道了吧?”

石兰花一家傻眼了……

也有人沉下脸,愤恨陈家没早点告诉他们……

第469章恢复高考3

不少人家在背后嘀嘀咕咕,说的很是不好听。

说陈家人自私。

说陈家人就是怕说出来大家伙都知道了,在抢了名额之类的。

甚至还有人在赵香梅出来买酱油时怼到她跟前去了。

“香梅啊,虽然你家不在大队生活了,可到底是咱大队的人。

认识几十年了。

这么大的事儿,你们家知道,咋不提前跟我们大家伙通通气呢?”

“这也太自私了!”

“就是啊,这不耽误我儿子考大学嘛!”

赵香梅心里嗤笑,面上却皱着眉,矢口否认:“谁说我家知道的?”

“我呸,你还不承认呢?大家伙都说你家知道!”

赵香梅冷笑一声:“那大家伙还说我家青柏要吃枪子了呢!”

众人一噎。

赵香梅接着说道:“还有老张家的,你三个儿子都小学毕业。

老儿子光小学就读了八年,就这还想考大学呢?

快省省那五毛钱报名费吧!”

石兰花在一旁气的跳脚,“别扯那些没用的,你家要不是提前知道了。

陈青柏为啥突然回来?”

“还有你二哥家那俩孩子!”

“对了,还有陈青莉那个小贱皮子,好嘛,合着你们都知道!

就单单瞒着我家!”

“我这就回去,找老头老太太问清楚,他陈长江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说完,转身就往家跑,她这回不闹个天翻地覆,她就不姓石。

石兰花一走,其他人又齐刷刷看向赵香梅。

赵香梅:“说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么大事儿,我们怎么会知?

不过是见不少文化人回城了,胡乱猜的!

当初这事儿我没和你们说吗?

你们不还说我说胡话,净想美事吗?现在知道急了,怪谁啊!

我劝你们有时间在这儿嗷嗷叫,还不如赶紧给自家孩子找书去吧!”

高考虽然恢复了。

可距离取消出门开介绍信,包产到户,还有很多年。

陈家和赵家毕竟还要在大猪圈生活。

出于种种考虑,刚开始回来时,赵香梅就开玩笑似得把这猜测说了。

当然了,没有在春苗婶儿家说的细,就提了一嘴。

可没人当真,还说风凉话,这能怪谁去。

只有几家关系好的,比如tຊ冯长喜家,老支书家,还有云婶几家。

将信将疑,早早买了书,偷偷在家看。

大队里的人咋想陈青怡几人并不在意,反正他们以后回来得机会也不多了。

更不是一个层次的了。

他们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先把名字报上。

恢复高考的第一届,符合参加高考条件的考生就有一千两百多万人。

报完名,上面还要层层政审,各种筛选。

第一届,各级政府口子放的没那么开,在这一步就被刷下去一多半。

符合条件的有570多万考生。

可录取新生只有27.8万人,多么恐怖的录取率。

可以想象这其中的竞争有多激烈,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

陈青怡几个哪怕比别人早复习将近两个月,也丝毫不敢放松。

特别吉省考试时间还早,十二月的十一号,十二号,十三号。

这三天,最后一天是外语加试。

陈家学习小组现在是玩命的看书,就差头悬梁锥刺股了。

陈青怡揉了揉太阳穴,艾玛,这比后世高考还累。

这些书这几年都快被她翻烂了,她自己是信心十足的。

可她根本不敢休息。

实在是这些人太卷了,真的,差点没卷死她。

哎呦喂,她差点忘了俩孩子,眼珠子转了转,借着哄孩子睡觉喘了口气。

自己也眯了一小觉儿。

很快,准考证就下来了,薄薄的一张纸。

最上边写着吉省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右边贴着照片。

盖着红章。

左边最上边是姓名,接着依次是报名号,报考科类,县区,考试地点。

最下边是考试科目时间表。

陈青怡报考的是文科,她是真真真不喜欢理科。

这几天看数学,她都快看吐了,文科就不一样了,只要背就行。

上辈子她学的就是理科,物理,化学简直就是噩梦。

现在想到自由落体,两车碰撞的题都脑瓜子嗡嗡的!

这辈子她决定不为难自己。

顺利毕业就好,于是选了个很轻松的,北大经济系!

她就爱挣钱!

文科十一号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先考政治,下午一点半到三点半考史地。

十二号上午数学,下午语文。

外语加试她和陈青柏都选择考。

陈青莉,赵建设几人就犯了难,很是迷茫,他们根本不知道有什么专业。

也不知道要选什么学校。

就连自己喜欢学什么都不知道,一个个急的抓耳挠腮。

就连赵传文他们也跟着急上火。

后世的家长一个个把学校,专业,研究的比孩子还明白。

现在却是两眼一抹黑。

只能都聚在陈青怡家,听听他们的意见。

春苗婶儿:“小怡,青柏啊,你俩见识多,你俩给他们选吧!”

这么大的事儿,陈青怡和陈青柏自然不可能直接给做决定。

只能建议。

陈青怡滋溜一口热茶,怀里揽着二宝:

“婶儿,我俩说说情况,你们自己回家好好商量一下。

明天再定也不晚。”

“好好好!”春苗婶儿两口子直点头。

“首先是选文和理,文理以后就业分配都是一样的,都挺吃香。”

“第一届嘛,国家缺人才,不仅包分配工作,还有补助!”

“第一届高考难度应该不会很大,毕竟已

猜你喜欢

推荐名家散文